時間:2022-05-24 19:02:39
序論:在您撰寫審美教學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本文作者:馮惠玲作者單位:湖北民族學院
審美教育對于大學生人文精神塑造的重要價值
塑造大學生的人文精神,當然需要社會、學校、家庭、個人等多層面的有效聯(lián)動,本文擬從大學語文教學與審美教育的角度來探究更切實有效的路徑。關于美育對于人的精神生活的重要性,自從18世紀末席勒首次明確提出并論述美育問題以來,我國學者諸如、朱光潛、葉朗等先覺者對此已有深刻、獨到的見解。鑒于審美與人生的關系在當下社會生活中仍未得到足夠廣泛的認同以及實踐的事實,我們認為很有強調審美教育的必要性,尤其是針對將要擔負起“引領社會文化”責任的青年大學生而言?!懊烙龑儆谌宋慕逃?,它的目標是發(fā)展完滿的人性。”[4]葉朗先生的真知灼見對于我們把握美育的實質可謂啟迪至深。人為什么需要審美活動?美學理論揭示,它其實根源于人的本性。席勒曾在《審美教育書簡》中說:“只有當人充分是人的時候,他才游戲;只有當人游戲的時候,他才完全是人?!盵5]在這里,“游戲”自當就是對于人處在“自由心境”中的一種審美狀態(tài)的描述。我們每個人在凡俗人生中當然要滿足物質層面的需求,但不可否認的是,人一定還要滿足精神的需求,即成全“人性的完滿性”,否則,人就不是真正意義上的人,這就是人的本性。我們的教育內容豐富多樣,有促進認知的教育,有促進道德的教育,有促進健康的教育,還有旨在促進鑒賞力和美的教育。在席勒看來,這最后一種教育是一切饋贈中最高貴的禮物,因為它是要“培養(yǎng)我們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體達到盡可能和諧”,這是“人性的饋贈”[6]。由此出發(fā),我們就可以理解為什么審美的趣味能夠給社會帶來真正的和諧,因為它把社會和諧自然而然地建立在每個人心中。這或許有些偏狹,但我們社會生活中的種種不和諧的人與事,也許與我們對美的認識不夠有關。美育屬于人文教育,而從歷史上看,美與真、善一樣屬于哲學的永恒課題。美學與其他人文學科一道,研究的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義世界和價值世界。這種學科屬性賦予美學以獨特的哲學品格。借鑒西方哲學家的論述,“哲學”的詞源學語義所揭示的主旨為“對智慧的愛”[7]?!叭藨斣鯓由睢北徽J為是哲學的首要問題。我們在“終有一死”的前提下生活,而平庸不斷威脅著人的日常生活,所以一切偉大的哲學思想都在盡力探究何為此生真正的價值所在。如哲學家蘇格拉底自稱像一只虻子,整天到處叮人,用自己所有的時間來喚醒、勸導、指責每一個同胞,他要使人們覺醒。一個人首要的、第一位的關注不是自己的身體或職業(yè),而是追求“靈魂的最高幸?!?。蘇格拉底寧愿被控“有罪”而受審并被判死刑,也絕不放棄探討哲學———“什么是真正的好生活?”這是一切在內心“需要感到他自己存在于世界”的人們必須正視的問題,尤其是在現(xiàn)今“天下熙熙”、“天下攘攘”的消費社會氛圍里,人不靜下心來思考這個命題,是不會獲得真正的幸福的。我們在關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調查中發(fā)現(xiàn),有高達80%的學生認為人確實需要某種目標、意義才能活下去,89%的學生認為現(xiàn)階段探究“人應當怎樣生活”的問題很重要。這給我們教育者以警醒:不是要不要加強美育的問題,而是必須更多地研究美育,更好地實踐美育。王陽明曾說:“如草木之始萌芽,舒暢之則條達,摧撓之則衰痿。”[8]青年學生自由活潑,蓬勃向上,審美教育利用學生喜聞樂見的形式來熏染、引導,定能使學生的心靈不同程度地超越日常生活的凡庸、有限,而達于生命的豐美、無限。
大學語文教學:美育教育的有效路徑
在實踐美育的過程中,通過大學語文教學來生動形象、深入淺出地滲透美育,已經得到專家、學者的高度認可。有研究者從大學語文的課程定位出發(fā),探究了美育實踐的具體方法,諸如通過教材名篇的審美情感分析、開辟第二課堂、注重對學生進行形象的美育等途徑,培養(yǎng)學生健康的人格,陶冶學生的審美情趣,豐富學生的審美實踐,此類研究對于我們實踐審美教育意義重大。眾所周知,課堂教學是一門藝術,要求教師的教與學生的學融為一體,但作為課堂教學的主要組織者、實施者,教師本身的素養(yǎng)將直接決定教學活動的質量效果。如美國著名高校的校長們認為,大學教育的成功與否取決于教師的良莠,以至于在哈佛大學,專門從事學術研究的人員,只有寫出質量很高的論文并在學術界嶄露頭角之后,才有資格上課,成為教學人員[9]。事實正是如此,沒有創(chuàng)新意識與創(chuàng)新能力的人,怎么可能引導、培養(yǎng)出創(chuàng)新型的人才?因此,作為大學人文教育者,大學語文教師應當高度自覺地意識到自身擔負的重大使命,以自身卓越的人文學養(yǎng)、審美素養(yǎng)引領青年學生“精神成人”。結合關于大學生人文精神的調查,我們更清楚地認識到教師肩負的使命。一名學生在訪談中說:“不明白為什么這么多人不去追求進步。身邊越來越多的人在談論著物質與現(xiàn)實。”這位學生的迷惘、孤獨及其內心正在掙扎的信念,正是我們人文教育者必須更加明確自身使命、投身美育人文實踐的根本緣由———我們有責任去呵護青年學子由于當下社會環(huán)境的裹挾正愈益脆弱的人生信念!讓人欣慰的是,調查顯示,有高達84%的學生最希望通過大學語文學習收獲人生智慧、人文素養(yǎng),69%的學生認為大學語文課堂適宜探討人生意義諸問題。大學語文教師明確了學生內心的期待,理當高度自覺地通過不斷探究、改革大學語文教學,實踐審美教育,促進大學生“精神成人”。筆者與所在學院的大學語文教師正在圍繞旨在對學生進行人文熏陶的審美教育做著熱情、努力地嘗試。我們充分利用大學語文教材所選篇章本身具有的審美特質,通過創(chuàng)設情景、課堂討論、話劇演出、博客交流、自編文集等方式,加強對學生人文精神的濡染。如我們學院的一位青年教師,懷揣深深的人文情懷,高度自覺地實踐著美育的理想。在探究“思想、真理”這個單元主題時,結合所選篇章《蘇格拉底最后的申辯》,進行了大膽而精彩的教學革新。該文節(jié)選自柏拉圖的《申辯篇》,如果按照傳統(tǒng)教學范式,向學生系統(tǒng)地講解蘇格拉底所開創(chuàng)的哲學及其深刻意義,未必能真正喚起學生對哲學家以及哲學的感知。這位教師為了切實讓學生對蘇格拉底所代表的人類精神有真切的感受、體驗,經過不斷摸索,最終采用教師講授與學生參與式體驗相結合的方法來引領學生探討,即激勵學生認真研讀原典作品,反復揣摩作品承載的思想、精神,然后小組成員一起合作,將作品改編成劇本,精心排練,在班級正式演出。事實證明,無論是作為演員的直接參與者還是作為觀眾的間接參與者,都在有意無意之間被一種神圣的氛圍感染了,一名學生回憶當時情景說,“我們完全沉浸在蘇格拉底的世界里,開始學著用哲學的方式去思考”。由老師引領施行的這種美育人文實踐,得到了學生的真誠認可。有學生在《大學語文閱讀》課程學結中盛贊:“它使我理解了什么是藝術人生,什么才讓我們的生活更有意義,……在這個物欲橫流的社會,怎樣才能達到高度的精神追求。”當大學語文教師懷抱人文理想,銳意進取,大膽摸索,以切實的審美教育,真誠呼應青年大學生心靈渴求的時候,他(她)的事業(yè)并不顯赫,但將光茫永存!“大學語文只有改革才能贏得尊重”[10]!大學語文教師在繼續(xù)努力提升學生的口頭、書面表達能力的同時,理當更加自覺地實踐美育,提升學生的人文素質和審美能力。今天的大學生,有朝一日,將自己在大學里所學的東西幾乎都忘記了,卻還有一種東西讓他們永遠得到慰藉———那就是關于生活意義、生活價值的一種美的判斷力、鑒賞力。
作者:肖朗
在這種自由和審美之境中,最根本的特征是解放了人自身的束縛,亦即人的身體和心靈的束縛,人克服身心的分裂,而成為身心和諧的人。“我們在美中看到了人與萬物的相互生成。美的存在境界不僅帶來了人與人的和解,而且也帶來了人與萬物的和解,人與精神的和解。它們不是美的游戲著而是參與美的游戲。這是因為美作為自由不僅讓人自身去存在,而是讓他物也去存在。于是不僅人自身生成,而且萬物也自身生成。由此形成了人與萬物的交互生成。”[2]如果將上面的審美境界歸結為一種“道”的境界,那么它必然要經過一個“技”的階段的積累。藝術和技術的聯(lián)系本身就比較緊密,無論何種藝術,首先都是一個技術性的活動,都是從最基本的技術開始的。但是藝術和技術還是有本質的區(qū)別,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兩個方面,一個是藝術的目的不是技術,技術只是達到目的的手段,藝術最終的目的反倒是擺脫技術的階段,達到一種自由之境,特別是擺脫技術的機械性從而實現(xiàn)一種身心的自由。另外,技術和藝術的差別還在于,技術一方面是將物作為手段,另一方面是消耗物。而藝術卻是展現(xiàn)物的多樣性,藝術的物不是作為材料,而是成為作品本身,物沒有被消耗,而是在作品敞開自身。正如大自然的景色,古今中外多少藝術品去展現(xiàn)它,從而使它的美的多樣性和豐富性不斷地向人顯現(xiàn)出來。雖然藝術和技術區(qū)別很大,但是藝術也是從技術開始的,問題在于藝術決不能僅僅停留在技術階段,因此,藝術本身的審美性也要辯證看待。
藝術在技術的階段并不一定美,在道的階段才能達到真正的審美階段。因此,藝術和審美可以看作“技”與“道”關系,在通達道的過程中,技術的訓練是非常重要的,但是藝術的目標是“道”。這里就要處理好“技”與“道”的關系,一方面要有系統(tǒng)的技術性訓練,另一方面要用“道”而非功利來指導藝術訓練。1997年5月20日,國家教委在《關于加強學校藝術教育的意見》中指出:“藝術教育是學校實施美育的主要內容和途徑,它在提高人的素質方面有著其他學科所不可替代的作用。藝術教育有助于發(fā)展人的全面思維,發(fā)展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有助于培養(yǎng)學生健康豐富的感情世界,陶冶高尚情操;有助于加強德育工作。通過藝術教育,培養(yǎng)學生樹立正確的審美觀念,提高審美能力,激發(fā)其對美的愛好與追求,塑造健全的人格和健康人性,促進其全面發(fā)展?!盵3]這一方面,古人已經做出了很好的榜樣,比如中國古代孔子以六藝教人:禮、樂、射、御、書、數(shù),現(xiàn)代人容易將其看作實用技能培訓項目。其實不然:“射者,進退周還必中禮。內志正,外體直,然后持弓矢審固。持弓矢審固,然后可以言中。此可以觀德行矣?!保ㄠ嵭骸抖Y記正義注》)“‘射’在此與狩獵或戰(zhàn)斗并無關系,而只是一種類似今人練氣功一樣的身心修養(yǎng)。藉此修養(yǎng),射者才在禮儀秩序中怡然得體,而且培養(yǎng)出立身立國、盡職盡志的道德?!?/p>
通過網絡和各種新聞媒體,每年都有大量青年去擠“藝考”的獨木橋,這里便折射出學校、家長和孩子的很多認識誤區(qū),似乎考上了就能做藝術家,不但能輕松賺大錢而且職業(yè)很高貴,讓人羨慕。而實際上他們不懂即便在藝術繁榮的時代,真正的大藝術家大多都是窮困潦倒。有些人把藝術當成職業(yè)和通向成功的終南捷徑,但并不一定懂得真正的藝術是什么,也不能區(qū)分藝術和技術,并不能真正推動藝術的發(fā)展。與這些盲目沖動相伴隨的,是目前的藝術教育偏重于技術和技巧的訓練,違背了審美的初衷。究其原因從大的方面來說是時代的轉變,現(xiàn)代社會已經由藝術的時代轉變?yōu)榭茖W技術的時代。但是從小的方面來說,是社會和家長的功利性太強,為獲獎加分,早日出人頭地。如此功利化的藝術教育不但與審美教育脫離,甚至完全背離了審美教育,導致藝術教育不但不是培養(yǎng)完美的人性,反倒壓抑了人性。孩子雖然有了一技之長,但是并不熱愛,甚至心靈扭曲,逆反心理突出,這種藝術教育的現(xiàn)狀無疑與審美教育的本性背道而馳了。即便在高校藝術專業(yè)的的教學中,也是側重于技法、技巧的傳授和訓練,而忽略了對學生人格、性情等方面的培養(yǎng),因此很難實現(xiàn)審美教育培養(yǎng)完滿人格的目標。而且過于強調技術訓練的科學性和規(guī)范性的藝術教育體系,還禁錮了藝術的自主性和自由性,難以培養(yǎng)偉大的藝術家,使得藝術創(chuàng)作沒有內在精神的支撐,而淪為一種意識流的表達,或一種無聲的吶喊、無病,而缺乏真正的生命力、感染力和原創(chuàng)性,缺乏藝術應有的張力。因此,我們要時時把握好審美教育與藝術教育的辯證關系,要做到二者兼顧,既要有嚴格的技術訓練,又要立足于人品、學問、才情、思想和人格精神的培養(yǎng),這對于我國當前藝術教育重技巧,輕視傳統(tǒng)審美精神和文化,以及藝術商品化的困境都具有重要的啟示意義。
眾所周知,良好的氣息調節(jié)能力是優(yōu)秀唱功的必備要素之一。在唱歌的過程中自如的調節(jié)氣息是成功的歌唱家必須具備的素質,然而合理的調節(jié)氣息并不容易。要想真正的學好聲樂,就需要通過跑步等方式增加自己的肺活量。但是發(fā)聲練習的過程冗長枯燥,需要持之以恒,這樣才能具備扎實的基本功。在選擇練習歌曲時,不要故意挑選那些高難度的曲子,從簡單的歌曲出發(fā),多多訓練。在每次演唱一首新的歌曲之前,必須對這首歌曲進行深入的了解,包括其年代背景、創(chuàng)作動機和整體結構等,然后再根據(jù)自己的理解對曲子進行適當?shù)恼{整,這就非??简炑莩叩膶徝滥芰?。教師可以在聲樂教學中引用一些有價值的、深受學生喜愛的流行音樂,以這些流行音樂為審美教學案例,對學生的審美學習會有極大的促進作用。音樂審美觀的培養(yǎng)并不僅僅局限于形式和藝術方面,它還包括了自然、社會方面。這幾個方面是相輔相成的,藝術美依附于現(xiàn)實形式而存在,形式美通過藝術來展現(xiàn)。此外,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對個人審美觀的形式有著重要的指導意義,優(yōu)秀的道德修養(yǎng)和良好的行為作風有利于正確審美觀的養(yǎng)成。所以要把對學生的審美教育與思想品德教育融合在一起,幫助學生形成美好高尚的情操。
二、在聲樂表演中升華審美教育
音樂本身是抽象并且很難準確捕捉的,大多數(shù)通過表演的方式傳達給觀眾。在表演過程中,聲音的表現(xiàn)能力很重要,然而樂器的配合也是重中之重。合適的樂器伴奏襯托歌唱者的聲音,也能將整個表演推上。所以樂器教學也是聲樂教育不可缺少的一部分。教師要根據(jù)每個學生的個好和特長,引導他們掌握樂器表演技巧,讓學生學會如何增強自己表演的作品的藝術感染力。另外,提高表演者自身的藝術修養(yǎng)也是培養(yǎng)音樂審美的一種重要方式。所以在平時的教學活動中要向學生灌輸內外兼修的思想,給他們在藝術修養(yǎng)的方面提出相關建議,使學生的一舉一動都透露出藝術之美。此外漂亮的服飾搭配也是一場音樂表演成功的前提,所以審美教育時一定要注重對學生服飾搭配方面知識的傳授。好的聲樂表演不僅要從聽覺上征服觀眾,更要從視覺上給觀眾帶來沒得感受,這同時也是對藝術本身的尊重,也使歌劇更加深入人心。例如歌劇《圖蘭朵》,正因為表演者用各種藝術形式完美的演繹了這個故事,才為觀眾呈現(xiàn)了一部視聽盛宴。
三、結語
“教育不僅是科學事業(yè),而且是藝術事業(yè)?!币虼?,教師的教學在科學性的前提下,要力求藝術美,只有這樣,學生的審美能力才能不斷提高。
(1)備課藝術。教師要在語文教學中對學生滲透審美教育,自己就得具備觀察社會、認識世界的唯物辯證思想,就得凈化感情,有高尚的情操。備課時首先要使自己從“境”中見到“形”,從“形”中領略“美”,從“美”中產生“情”,然后再施以精湛的教學藝術,作為學生審美的對象,才能激起學生的審美情趣,在學生心中架起感受生活美、享受藝術美的橋梁。備課的藝術性和課堂的成功,主要還有懶于教師對知識的積累,對教材刻苦鉆研,對學生的全面了解和對教法的認真探討“。博觀而約取,厚積而薄發(fā)。”
(2)講課藝術。在教學中,有風格講藝術的課堂才是美的。在形成獨特風格的基礎上要追求一種寓教于樂的教學過程,要精心設計課堂教學的每一個環(huán)節(jié),力求用精練的語言、清晰的思路環(huán)環(huán)相扣?;驇ьI學生神游于知識的大觀園;或把知識融入一個個故事里,使學生入神入境;或運用幽默詼諧、妙言迭出的話語讓學生感受美……在這種寬松、自由、有趣的課堂環(huán)境中,師生愉快合作,感情達到共鳴,其中審美教育的因素便會慢慢滲入心田。
二、創(chuàng)設情境,讓學生置身其中,耳濡目染,受到熏陶
人的情感是在一定的情境中產生的,語文教學中多創(chuàng)設與教學內容相適應的情景,創(chuàng)造和渲染氣氛,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創(chuàng)設情境的關鍵在于能否采用多種教學手段調動學生的感覺器官和思維器官。如教材中許多描繪大自然壯麗山川的篇目,看來寫景,實則抒情,教學采用聽錄音、朗誦、配樂朗誦、口頭描述等方法,引導學生眼看畫面、耳聽音響、口述文字、心游四方,學生就會很容易進入文中的意境,賞心悅目,受到美的感染。
三、課外延伸,在美的氛圍中徜徉
審美教育既要落實在課內,又要延伸到課外,前者面向全體,后者有較大的靈活性,人數(shù)不拘,形式不限,因材施教,可以發(fā)展學生興趣愛好,發(fā)展個人特長。
(1)開展課外閱讀小組,指導閱讀。初中生涉世不深,常喜愛看情節(jié)離奇、荒誕不經的書或武打言情之類的書,如不引導,學生不僅耗費精力,而且道德情操會受到消極的影響。教師要通過多種方式,指導好課外閱讀,經常推薦好的作品給學生,或選與課文有關的作品讓學生作對比閱讀、擴展閱讀;或節(jié)選名家名作中部分精彩段落朗讀或解說;或不失時機地推薦新出版的佳作;與此同時,還可組織學生相互推薦好作品。
(2)定期組織讀書會,交流讀書心得、評述作品優(yōu)劣,不斷提高學生識別美、鑒賞美的能力。
(3)適時組織學生走進大自然、參觀名勝古跡、了解風土人情、考察社會今昔變化、收集神話傳說等。在這些活動中,指導學生學會欣賞自然之美、社會之美,引發(fā)學生的靈感,并引導學生寫游記、參觀訪問記、觀察日記、抒情散文、歷史故事、神話傳說等,發(fā)展學生感受美、鑒賞美和再現(xiàn)美的能力。
(一)教學時間的分配上不合理
現(xiàn)在的高等院校,特別是專科段的音樂類學校,短短的三年時間,學生既要學習基本的演奏技巧,又要學習音樂的表現(xiàn),往往抓住一頭丟了那頭,音樂審美素質的培養(yǎng)往往是一句空話,更談不上演奏上的豐富多彩,美感和感人了。
(二)在教學內容上,鋼琴課與相關課程脫節(jié)
例如,鋼琴課開設在三學年的前兩年,伴奏課開在第三學年。上伴奏課時,鋼琴基礎課就不再開設,學生只學習和弦知識、調試的判斷,音型的選擇,織體的運用等等,忽略了技巧的繼續(xù)學習,更談不上內容的深度研究,演奏起來美感提高就是奢望了。
(三)教學具體實施上
一是只注重技能訓練,不注重內在美的分析,二是只追求進度,不按照科學的安排,循序漸進的學習,三是大部分學校還是以傳統(tǒng)的鋼琴教程為主,不學習現(xiàn)在音樂院校流行用的教材,封閉自己,不思進取,四是只追求彈好考試曲目,不追求曲目的廣泛性。這樣就導致學生接觸的曲子少,理解的東西少,分析的東西少,思維很有局限,演奏起來枯燥、干癟,沒有新意、活力,審美教育就成了一句空話。
二、鋼琴審美教育中教師所需的基本能力
鋼琴教師在鋼琴教學中充當著重要的角色,是學生的直接教育者,既要教給學生科學的專業(yè)技能,又要在潛移默化中影響學生,老師的語言、動作乃至思想都能在學生中引起共鳴,老師的語言素養(yǎng)、行為素養(yǎng)等的高低,直接決定學生的專業(yè)素質和思想素質的高低,這些又間接的影響著學生的音樂修養(yǎng),影響著學生的審美情懷。在鋼琴教學中,教師究竟需要具備哪些審能力呢?
(一)認識美的能力
鋼琴教師必須具備較高的音樂專業(yè)素質。首先專業(yè)教師要有較高的演奏技能,鋼琴演奏技術差的老師能教好學生是不可想象的事情,其次鋼琴老師要有自己分析鋼琴作品中的音樂內涵的能力,并且能夠很好的表達出來,用表現(xiàn)的形象讓學生理解,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獲得熏陶,在長期的堅持中獲得審美教育。教師的教學絕不是每節(jié)課就在學生面前展示自己的演奏技巧。其次,鋼琴專業(yè)教師還應了解繪畫、舞蹈、文學、詩歌、戲劇、建筑、雕塑、書法等內容,善于發(fā)現(xiàn)和挖掘鋼琴教材的審美因素,將自己的音樂審美體驗積極的融入教材的分析、處理之中形成強烈而濃郁的音樂審美動力和審美渴望,這樣才能更好地讓學生認識美。
(二)運用美的能力
在進行教學的過程中,很多教師把演奏技巧的訓練當成是學生唯一至高無上的任務,從而忽視了學生學琴的根本目的和個體能力差異,一味地追求演奏方法的高標準、嚴要求。而這些給學生帶來的就是反復的、枯燥的、無味的、機械化的練習,而正是這些練習磨滅了學生學琴的興趣。所以說教師在教學過程中,也應該多給學生一些寬容和理解,讓他們從那些高、深、尖的技巧訓練中解脫出來,更多的嘗試到學琴給他們帶來的喜悅和成就感,從學生喜歡的曲子入手,介紹給學生一些經典的鋼琴作品,結合各種音樂要素,挖掘作品中的美。善于從生活中捕捉“美”的音源,從不同的音樂途徑和形式中尋求美,幫助學生積累好的音樂作品,引導學生熟記甚至背唱相關的音樂經典作品,積蓄其豐富的音樂審美內涵。
(三)創(chuàng)造美的能力
認識了美,能夠運用審美在教學之中,是學生表現(xiàn)美的重要因數(shù)。教師要在一堂課中讓學生有很大收獲,必須要和學生建立良好的師生關系,殊不知,美好的師生關系是鋼琴美育教學的良好開始,這種美好的情感激發(fā)學生學習的動力,刻苦的努力練習,才能創(chuàng)造出更好的音樂,老師的精心指導,讓音樂作品的美更好的展現(xiàn),學生的二度創(chuàng)作讓作品的內涵更好的表現(xiàn)出來,這種美的傳遞不就是美育的最佳結晶嗎?這樣的教學氛圍能讓審美教育得到落實和深化。此外,較強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是創(chuàng)造審美情景的必不可少的手段。
三、鋼琴教學中如何實施審美教育
鋼琴教學中實施審美教育的手段很多,主要從以下幾個方面來論述:
(一)體驗美感,激發(fā)學生的學習興趣
一是要做好課前的準備工作,深入研究教材,對作品的時代背景,技術要求,描寫的意境有深入的了解,然后針對每一位學生的個體差異,設計好不同的教學手段和進度,讓學生能夠比較完美的把作品的意思表達出來。二是悉心研究,找準作品的內涵,找出體現(xiàn)各種美的樂句,通過教師示范、語言指導等把美育的東西傳遞給學生。三是可以用各種教具為工具,讓學生有美的直觀體驗,比如不同大師的演奏示范帶,能給學生很好的范例。當然最重要的是老師的演奏,更能讓學生最直接體會美的感覺美的表達,更能啟發(fā)學生的思維,發(fā)揮主觀能動作用,更好的培養(yǎng)學生對作品的表現(xiàn)能力和對作品的二度創(chuàng)作能力。
(二)抓住音樂特性是表現(xiàn)音樂的關鍵
要理解音樂特性,就是要抓住音樂作品的性質,要弄清楚作品的體裁是什么,要表達的情緒是什么,是活潑的、激動的、悲傷的等等,抓住音樂特性就是抓住了音樂作品的中心思想,也就抓住了內容和情感,然后用音樂的基本要素表現(xiàn)出來,通過力度、對比、樂句的處理等把形象刻畫出來,抒發(fā)出學生自己的真實情感,鋼琴演奏也就活了,如果把音樂特性誤判了,一首歡快活潑的鋼琴曲演奏成了抒情曲子或者把一首進行曲彈成舞曲就成了演奏不達意,謬誤千里。抓住音樂特性應該從直感、標題、標記、分析等方面加以深入進行,只有長期堅持,才能有量變到質變得深化。
(三)情感處理是表現(xiàn)音樂的重要手段
情感處理的手段很多,包括音樂的走向,力度的變化,強弱的對比等等,它總是同音樂要刻畫的形象、傳達的意境、抒發(fā)的情感連在一起。所以總要正確分析作曲家為作品所做的各種力度標記,分析樂句的自然傾向,領會音樂本身告訴我們如何進行情感處理,這樣才能完美地表達好作品。
(四)運用對比是一切藝術表演的重要原則
對比是一切藝術創(chuàng)作表演遵循的美學原則,從表演的角度來講,大方面來概括可以把音樂的對比簡單地歸納為兩類:音樂特性對比和力度對比。在表現(xiàn)手法的對比上,有快慢、長短、強弱、斷連、剛柔、明暗、高低、旋律性與節(jié)奏性等,對比是音樂表現(xiàn)重要的基本要素,是音樂美育最重要的手段之一,沒有對比,音樂會變得平庸無味,毫無生氣。
(五)講究和聲、音色、踏板、語氣的運用
鋼琴作品中和聲進行是經過作曲家們精心思考創(chuàng)作出來的,演奏時要嚴格和聲感覺,清楚和聲走向,盡可能表達作曲家的意思,彈出應有的效果。鋼琴作品要求的音色要嚴格表達,不同時代的作曲家,包括同時代不同的作曲家,要求的技術和音色也有不同,比如莫扎特的音色、貝多芬的音色、肖邦的音色等都不相同,演奏者要精心研究才能正確表達,這些都需要老師做好功課,讓學生深刻領會。踏板的運用,更是豐富多彩,全踏板、二分之一踏板、四分之一踏板、碎踏板都可以根據(jù)作品的需要靈活運用,即使同一首鋼琴作品在不同的鋼琴上演奏,踏板都可以根據(jù)實際情況有所不同,在不同的演奏環(huán)境也可以根據(jù)音響效果合理調整,比如高音區(qū)可多用一些,低音區(qū)要少用一些,音階進行可不用,演出場地在廣場和在演奏廳都可以運用得不同,一切都是以美感為準,以更好的表達作曲家的意思為準。關于音色和踏板,這都需要演奏者在彈奏中用心去體驗、把握,若要彈出多種音色的變化,就要講究觸鍵的方法和踏板的使用,觸鍵的距離、速度、力度要搭配好,指尖要有感覺,并用耳朵反復鑒別,用心去尋找不同的音色。
四、鋼琴審美教學注意的事項
(一)教師的言語指導
鋼琴教學中,教師的言語指導是非常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有的老師能夠說出作品的內涵,有的老師只會泛泛而談,有的老師干脆惜字如金,這樣就導致學生在課堂上獲得的知識有多有少,學生課堂上的所獲決定學生對音樂作品的再度創(chuàng)作,影響著學生的審美創(chuàng)作。所以好老師的教學語言,聲情并茂,很容易就把學生帶入音樂的世界,學生就能在老師的指導下,創(chuàng)造更好、更多的美。
(二)教師的積極精神
教師的精神面貌是學生的第一直觀,從學生進課堂的一瞬間,老師的積極精神就能對學生感染,一個好的學習氣氛產生了,一下子就能把學生的情緒調動了起來,在接下來的彈奏中很容易進入美的體驗。
(三)學生彈奏的曲目熟悉,技術正確
美育的前提是曲目熟悉,沒有錯音、錯節(jié)奏,手型正確,技術規(guī)范,能真正放松地表現(xiàn)。
(四)教室的美化
教室的美化第一是指教室的布置,一間好的教室,環(huán)境的整潔,細化的擺設,學生上課進入其中,就能凈化學生的心靈,有一種好好演奏的沖動,這對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有意想不到的效果。其次教學氣氛的營造,它包括房間布置不自然流露的氛圍,比如世界音樂大師、鋼琴大師們的肖像畫等,能讓學生仰望音樂,發(fā)奮圖強。也包括老師的教態(tài),從學生進入琴房,老師的態(tài)度就開始影響學生,教師的美好語言,教師的美好示范,教師的美好精神,無不給學生以熏陶,在這種氛圍中,學生能集中精力,獲取最大的收獲。
(五)給學生提供表演的平臺
現(xiàn)在各大藝術院校學生上鋼琴課,幾乎都是兩三個人一節(jié)課,有的學生還是一人一節(jié),學生鍛煉的機會相對較少,提供給學生表演的平臺,就是提供給學生互相觀摩學習的機會,找出自己的不足,讓心智獲得磨練,獲得成功的喜悅和失誤的痛苦,獲得在不同環(huán)境下演奏的體驗,增強學生的自信心,激發(fā)學生的學習激情。在這些平臺中,不斷完善表演,讓學生在無負擔的情況下獲得美的享受,獲得心靈的升華。
五、結語
文學是語言的藝術,是以形象來反映生活的社會意識形態(tài)。眾所周知,要讀懂、讀透文學作品,離開了審美想象是不可能的。為此,筆者以為要提高學生素質,就必須從培養(yǎng)學生審美想象能力入手。審美想象是“人在反映客觀事物時,不僅感知當時直接作用于主體的事物,而且還能在頭腦中創(chuàng)造新的形象,沒有直接感知過的事物的形象”的一種特殊的心理能力。有的想象,沒有明確的目的,如見白云而將之想象成巨龍,這是無意想象。有的想象,則帶有明確的目的,如把自己想象為英雄,這是有意想象。有意想象由于內容的獨立性、新穎性和創(chuàng)造性不同,分為再造想象和創(chuàng)造想象兩類。再造想象是主體在經驗記憶的基礎上,在頭腦中再現(xiàn)出客觀事物的表象;創(chuàng)造想象是不單再現(xiàn),而且能創(chuàng)造出新的形象的心理能力。審美想象是審美反映的樞紐,同時也是文學作品教學的樞紐。
文學創(chuàng)作和教學流程可以有這樣一個公式:“情志(思想)形象(思想)語言”。“情動而辭發(fā)”是創(chuàng)作過程;“披文以入情”,是文學欣賞和文學教學的過程。兩者是反向的,但都不能超越審美想象這必經的橋梁和樞紐。若收起審美想象的翅膀,就無法進入作品的藝術境界。以李白的《黃鶴樓送孟浩然之廣陵》為例:故人西辭黃鶴樓,煙花三月下?lián)P州,孤帆遠影碧空盡,唯見長江天際流。這首絕句字面并不艱深。但須知詩歌鑒賞有兩個層次“,曉著文義是一重,識得意思好處是一重?!痹姼柚v究余味曲包,弦外之音,要想學生領會詩中言外之意,就必須經由審美想象這個樞紐,再造出陽春三月,繁花似錦,李白送別好友,卻不忍歸去,呆立江邊,當去遠了,又登樓、遠眺,只見長江如帶,一瀉千里,朋友越去越遠,越遠越小,漸漸地只能在東方水天交接處,看到一點白帆,最后,連這點“孤帆遠影”也終于消失了,但見一江春水在浩浩蕩蕩地流向天際的情形,由此,進而生發(fā)出思念之“情志”。讀者所以能如此,正因為審美想象調動了學生諸如登樓、遠眺、親朋送別等生活經驗和已有表象,與眼前的藝術形象結合在一起,構成了一個新的“生活的幻覺”,使學生置身其中,成了這個藝術世界的參加者和創(chuàng)造者。審美想象在文學教學中的地位十分重要,是不可置疑的??梢哉f,文學作品的教學處處離不開審美想象。
同時,文學作品在表現(xiàn)形象時,不像繪畫那樣以整體的形式,一次性地表現(xiàn)在欣賞者的面前,而是通過先后承接的方式,將形象的“細節(jié)”一件接一件地呈現(xiàn)出來,要將這種被拆開來的形象重新還原成“整體的”文學教學也必須借助審美想象這個“橋梁”。且看在《紅樓夢》第四十八回里,香菱鑒賞詩的過程:“我(指香菱)看他《塞外》一首,那一聯(lián)云:‘大漠孤煙直,長河落日圓’。想來煙如何直?日自然是圓的。這‘直’看似無理,‘圓’字似太俗。合上書一想,倒像是見了這景的?!碑斚懔馍形催\用想象將這些拆開的“細節(jié)”還原成“整體的”畫面時,便難免犯“盲人摸象”的錯誤,糾纏于“細節(jié)”的評價,而當她“合上書一想”把“一系列形形的事物統(tǒng)攝于一個完整的形象里,而且在想象中把握住這個形象而對它進行欣賞時”,就“倒像是見了這景的”,感受就大不一樣,能理解到“圓”字和“直”字,不僅準確地描繪了沙漠浩瀚無邊的景象,而且將詩人孤寂的心緒巧妙地溶化在廣闊的自然景色的描繪中。這正是審美想象的妙用。還有,文學作品常?!熬兔赖男Ч麃砻鑼懨馈?,從而“避免對物體美作細節(jié)的描繪”。讓讀者在特定“效果”的激發(fā)下感受,運用審美想象去創(chuàng)造“美本身”。例如,《陌上?!访鑼懨利惖牟缮9媚锪_敷,就既沒有搜羅類似“美麗”的字眼來形容她美麗的容貌和姿態(tài),也不描寫她的眉目嘴鼻生得如何,卻以耕者、行者、挑者見了羅敷都出神佇望,流連忘返來作側面的烘托,給讀者留下審美想象的廣闊天地。這就如繪畫中精心設置的“藝術空白”一樣,需要審美想象去豐富去補足,從而創(chuàng)造出自己心目中美的形象。
總之,高明的作家總是善于給讀者留下廣闊審美想象的天地。審美想象是文學教學的樞紐,是金鑰匙,是點金術。它能使知識活化,能進行創(chuàng)造,而語文教師的責任就是在審美對象(文學作品)和學生之間巧妙地建立聯(lián)系,開辟一條審美想象的通道,引導學生通過作品展示的生活圖畫,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來“想象、補充、增加”作品所提供的“畫面、形象、姿態(tài)、特性”,讓具體形象在腦中“活”起來,從而在有限的形象中,領會到它所表現(xiàn)的更廣闊、更豐富、更深遠的內容和意義,完成從有限到無限的過渡。因此,可以說離開了審美想象文學教學就無法完成任務。
作者:楊雙燕單位:德宏職業(yè)學院公共基礎部
美術欣賞課不僅可以向學生傳授美術知識與技能,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趣味,還可以開闊學生的視野,發(fā)展他們的想象力和創(chuàng)造力,提高他們辨別是非的能力和分析問題的能力,促進他們思維的發(fā)展,有利于他們良好藝術素養(yǎng)的形成。
1.轉變觀念
美術教師應該首先具有正確的教學觀念。一直以來,有些人認為美術教學是對學生的美術技能的培養(yǎng),但是實際上,美術教師不僅要教學生掌握繪畫技巧,更要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后者才是美術教學的主要任務。教師應該積極地轉變學生的觀念。有些學生對美術存在偏見,認為學習美術與升學無關,沒有什么用處。教師要引導學生對美術有清醒的認識,讓學生真正愛上美術,投入美術學習。這樣,美術教學才會取得進步,學生才可能創(chuàng)造出優(yōu)秀的作品。
2.選擇合適的內容
美術教師在上美術欣賞課的時候,選擇的內容必須接近學生的生活、正確反映社會現(xiàn)象、符合學生的接受水平,并對初中生有強烈的教育意義。這樣才會激發(fā)學生對美術的興趣,激發(fā)他們學習美術的積極性。教師要提高學生的想象力,培養(yǎng)學生的欣賞力和創(chuàng)造力。如,在教學《春天的暢想》的時候,教師可以準備一些描繪春天的美麗圖片,充分利用多媒體技術,配一首優(yōu)美的樂曲,渲染教學氛圍。在樂曲中,教師讓學生欣賞圖片,可以激發(fā)學生的情感,提高學生對美的欣賞能力。
3.掌握審美心理
每位學生都是獨一無二的,有著自己的特點。美術教師要把握每位學生的特點,從中提取相同的地方進行歸納總結,這樣有利于美術教學的進行。初中生處于叛逆期,教師要全面了解他們的審美特點。初中生的審美對象不僅是社會與自然,還包括藝術等領域。他們對比較抽象的事物有著自己獨特的感受,能夠在不同程度上感知事物內在的美。在美術學習過程中,每位學生都具有自己的愛好,有的喜歡中國畫,有的喜歡西方的印象派,教師要對每位學生有清楚的認識,有目的地進行指導。
4.引導美術鑒賞
美術教師應該讓學生同美術作品產生共鳴,在作品的選擇上,要選擇具有代表性的、內容積極向上的、有教育意義的,會帶來明顯的教學效果。如,教師可以選擇達•芬奇的《蒙娜麗莎》,這幅畫非常有名,幾乎每個人都曾看過。這幅畫無論是從哪個角度看,畫中的女人都像是在對著觀者微笑。教師要引導學生仔細觀察這幅畫,并結合達•芬奇創(chuàng)作的時代背景講解,學生會有更加深刻的理解。然后,教師可以讓學生對這幅畫各抒己見,提出自己的理解與評價,這有助于提高學生的審美能力。
二、在實踐活動中,讓學生創(chuàng)造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