歡迎來到優(yōu)發(fā)表網

購物車(0)

期刊大全 雜志訂閱 SCI期刊 期刊投稿 出版社 公文范文 精品范文

數碼技術論文范文

時間:2022-11-11 11:40:54

序論:在您撰寫數碼技術論文時,參考他人的優(yōu)秀作品可以開闊視野,小編為您整理的7篇范文,希望這些建議能夠激發(fā)您的創(chuàng)作熱情,引導您走向新的創(chuàng)作高度。

數碼技術論文

第1篇

(一)數碼技術多角度運用

數碼技術從陶瓷藝術品的設計加工和運用多個角度,[3]對陶瓷工藝品進行科學詳盡的規(guī)劃設計和科技含量較高的加工生產,數碼技術從設計方案、藝術品外觀、藝術品繪色等多方面,進行科學論證和數據計算,采用信息化手段,將正在設計和生產的陶瓷工藝品與其他相似的陶瓷工藝品,進行對比研究,高科技數碼技術可以為陶瓷工藝品的設計加工人員,迅速采集大量信息資源,快速整合大量資料圖紙,并以合理方式進行歸納總結,制定出明確清晰的設計加工方案,在數碼技術對陶瓷工藝品領域信息資源的總結基礎上,憑借陶瓷加工設計專業(yè)技術人員的傳統(tǒng)工藝知識積累和實踐經驗,對陶瓷工藝品進行整合加工。也可以對陶瓷藝術家的理論研究,提供詳實的資料和科學的理論依據??梢圆扇?D打印技術對陶瓷制品進行制作,3D打印技術具有噴色和擠壓等多方面技術優(yōu)勢,對陶瓷制品的顏色繪制和外觀形狀構建具有重要作用,3D打印技術可以是陶瓷的技術含量大幅度提高,對陶瓷工藝制品的觀賞性和藝術價值都提供了重要的技術支持,3D打印技術在陶瓷領域的運用,可以更好地為陶瓷領域的技術研發(fā)和藝術創(chuàng)作提供寶貴的發(fā)展經驗。

(二)為陶瓷藝術創(chuàng)新交流提供平臺

數碼技術的發(fā)展,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人們的傳統(tǒng)生活方式的同時,也對人們的文化生活和藝術生活產生了深遠的影響,對陶瓷工藝品加工制作和陶瓷藝術設計理念,都產生了重要影響。數碼技術為人們提供了更廣闊的藝術欣賞空間,也為陶瓷藝術領域的創(chuàng)新提供了巨大的技術性支持,同時,創(chuàng)造了巨大了藝術交流借鑒的空間,為許多陶瓷藝術品愛好者提供了寶貴的經驗交流機會。

(三)高科技數碼手段提高陶瓷加工過程技術含量

數碼技術可以在虛擬調價下制造出陶瓷藝術作品效果圖,可以使傳統(tǒng)陶瓷設計與加工工作,圖片時間與空間的局限,以高科技手段帶動傳統(tǒng)陶瓷工藝品創(chuàng)作思維的革新。新型數碼技術,可以使靜態(tài)的陶瓷工藝品呈現出動態(tài)的效果,這對于藝術家審視工藝作品的藝術理念,完善陶瓷工藝品藝術加工手段提供了可能。采用高強度技術手段,對陶瓷工藝品進行外觀的改造與加工,將數碼技術所具備的視頻,圖像等條件充分發(fā)揮,為陶瓷藝術品加工人員提供新型創(chuàng)作平臺。利用數碼技術,對藝術品加工提供改造的機會,工藝品加工環(huán)節(jié)中的任意部分,都要用數碼技術加以更改,以數碼技術的視頻圖像優(yōu)勢,為陶瓷工藝品加工提供更正機會,不斷地拉近陶瓷工藝品與設計規(guī)劃方案的距離。

二、結束語

第2篇

隨著現代科技的飛速發(fā)展,產業(yè)革命幾乎每天都在發(fā)生,我們的工藝美術職業(yè)教育有沒有跟上這個變化,為社會提供專業(yè)技能上無縫對接的學生?通過對市場和工藝美術作業(yè)流程的長期研究,我們認為傳統(tǒng)工藝與現代科技的結合是可行的,而且更高效、成本更低廉、更符合現代工業(yè)社會的生產和推廣,關鍵是大大縮短了學生學習工藝美術技法的周期,給予了學生更多的時間和空間從事設計工作再執(zhí)行后期制作,將設計與制作科學、合理、有效的結合起來。借助現代科技達到先設計再制作的教育模式對傳統(tǒng)工藝美術的發(fā)展有著重要的意義。傳統(tǒng)工藝技法的傳承相當可貴、但是題材內容與時代脫節(jié)、美術構圖與現代美學觀念有所出入,在傳統(tǒng)工藝美術走進當代、走向世界的道路上,高校設計專業(yè)學生及設計教育的介入是應該支持和鼓勵的。有扎實美術功底并接受了現代設計教育模式訓練的學生從事工藝美術工作能給這個傳統(tǒng)行業(yè)帶來新風、是傳統(tǒng)工藝美術形成創(chuàng)意產業(yè)的必要基礎。但是,三年或四年的學制里,掌握傳統(tǒng)工藝美術技法已經是不可能實現的任務,更何況是既要接受設計理念又要掌握工藝美術技法呢?

二、數碼工藝美術教育模式的實踐

在市場經濟大環(huán)境下,企業(yè)對效率、成本的追求總能帶動相關技術或生產方式的革新。經過我們的調研發(fā)現,在國內外,已有很多企業(yè)應用了CNC及3D打印技術來完成工藝品、首飾品、家具、建筑裝飾構件等的打樣與生產工作,并且開發(fā)或利用了現有軟件對接了設備,使設計與制作的結合有了可行性,也啟迪著工藝美術教育模式的創(chuàng)新。企業(yè)對市場的反應會很直接,解決辦法相對也會粗陋點,據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大多數國內的企業(yè)都是安排操作機器設備的技工在繪制相關工藝美術品的圖紙和軟件輸入工作。誠然,在國際分工線上、國內企業(yè)目前更多的是從事生產的部分,對設計與美術的要求不高,但這樣的情況隨著國家的產業(yè)調整不會持續(xù)多久。用技工代替工藝美術師只是暫時的解決辦法,市場早晚會呼喚既有美術功底又有設計能力、即懂傳統(tǒng)工藝美術技法又掌握現代科技手段的復合型工藝美術人才。哪怕是制作階段,當前由技工來繪制JDP源文件(國內與CNC設備對接的繪圖軟件)時,他們的每一筆“刀路”(軟件命令)就像畫家的每一筆一樣對作品的最終效果的呈現起著舉足輕重的關鍵作用,但他們如何保證能完成自己并不擅長的工作呢?我們認為,JDP源文件繪制無論是制作設計師的作品還是自己設計制作都應該具備完善的美學觀念和專業(yè)設計知識,只有這樣才能把工藝美術的現代化革新保持在美學與藝術的道路上并最終形成一門新興的與科技產業(yè)緊密結合的專門美術類別——數碼工藝美術。彌補市場對JDP繪制人才需求的缺口、改善相關設計人才結構是數碼工藝美術專業(yè)的重任。該專業(yè)的建設目標是抓住上海文化創(chuàng)意產業(yè)發(fā)展的契機,通過體制機制創(chuàng)新、教育產業(yè)互動、教學模式改革等一系列舉措,緊密對接國際先進的數字雕刻及3D打印藝術理念和技術,解決影響和制約高職教育發(fā)展的突出問題,打造集設計、制作、實訓為一體的數碼工藝美術實訓基地,不斷推動建筑裝飾設計、家具設計、產品設計等應用領域及工藝美術品設計制作領域的教學實訓體系改革。該專業(yè)的建設緊跟社會需求、科技進步、行業(yè)潮流、國際趨勢,充分對接新理念、新技術、新工藝,進而前瞻性的提升職業(yè)技能人才培養(yǎng)的水平,保證學生的能力“不落伍、跟的上、有特色、能創(chuàng)新”。在具體建設內容上,根據專業(yè)內涵建設需要,結合數碼工藝美術特點,室內設計專業(yè)數碼工藝美術實訓基地將建設成由“一個中心、四個工作室”(即研發(fā)設計中心、木雕實訓工作室、石雕實訓工作室、金屬雕刻實訓工作室、3D打印實訓工作室)組成的實訓工作室群,前端培養(yǎng)學生研發(fā)設計能力,后端提升學生操作先進技術和設備制作工藝美術品的動手能力,從而構建成完整的教學實訓體系。

三、數碼工藝美術教育模式創(chuàng)新的實踐

第3篇

關鍵詞:WiMAX;802.16標準

一、WiMAX技術的定義

WiMAX全稱為WorldInteroperabilityforMicrowaveAccess,即全球微波接入互操作性,是針對微波和毫米波頻段提出的一種新的空中接口標準。WiMAX是IEEE802.16技術在市場推廣方面采用的名稱,其物理層和MAC層技術基于在IEEE802.16工作組中開發(fā)的無線城域網(WMAN)技術,WiMAX也是IEEE802.16d/e技術的別稱。

二、WiMAX的產生背景

20世紀90年代寬帶無線接入技術發(fā)展迅速,以本地多點分配系統(tǒng)(LMDS)和多信道多點分配為代表的無線技術的市場定位為小型辦公室(SOHO)、中/小企業(yè)、城市商業(yè)中心等用戶。但是這一產業(yè)并沒有像人們預期的那樣進一步繁榮壯大,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沒有統(tǒng)一的全球性寬帶無線接入標準。

1999年,IEEE成立了802.16工作組來專門研究寬帶無線接入技術規(guī)范,目標是要建立一個全球統(tǒng)一的寬帶無線接入標準。目前IEEE802.16主要提及兩個標準:802.16-2004即802.16d固定寬帶無線接入標準和802.16e支持移動特性的寬帶無線接入標準。IEEE802.16d標準于2004年10月1日,它規(guī)范了固定接入下用戶終端同基站系統(tǒng)之間的空中接口,主要定義空中接口的物理層和MAC層。802.16e標準的最大特點在于對移動性的支持。該標準規(guī)定了可同時支持固定和移動寬帶無線接入系統(tǒng),工作在<6GHz適宜于移動性的許可頻段,可支持用戶終端以車輛速度移動,同時802.16d規(guī)定的固定無線接入用戶能力并不因此受到影響。

IEEE802.16工作組主要針對WirelessMAN的物理層和MAC層制定規(guī)范和標準。為了形成一個可運營的網絡,IEEE802.16技術必然需要其他部分的支撐,所以WiMAX論壇應運而生。WiMAX論壇成立于2001年4月,最初該組織旨在對基于IEEE802.16標準和ETSIHiperMAN標準的寬帶無線接入產品進行一致性和互操作性認證,通過WiMAX認證的產品會擁有“WiMAX(r)CERTIFIED”標識。隨著802.16e技術和規(guī)范的進展,該組織的目標也逐步擴展,不僅要建立一整套基于IEEE802.16標準和ETSIHiperMAN標準的認證體系,同時還致力于可運營的寬帶無線接入系統(tǒng)的研究、需求的分析、應用模式的探索、市場的拓展等一系列大力促進寬帶無線接入市場發(fā)展的工作。

三、WiMAX技術的應用模式

(一)PMP應用模式

PMP(PointtoMulti-Point)應用模式以基站為核心,采用點到多點的連接方式,構建星形結構的WiMAX接入網絡。基站扮演業(yè)務接入點的角色,通過動態(tài)帶寬分配技術,基站可以根據覆蓋區(qū)域用戶的情況,靈活選用定向天線、全向天線以及多扇區(qū)技術來滿足大量的用戶站接入核心網的需求。

PMP應用模式是一種常用的接入網應用形式,其特點在于網絡結構簡潔,應用模式與xDSL等線纜接入形式相似,因此它是一種理想的線纜替代方案。

(二)Mesh應用模式

Mesh應用模式采用多個基站以網狀網方式擴大無線覆蓋區(qū)。其中一個基站作為業(yè)務接入點與核心網相連,其余基站通過無線鏈路與該業(yè)務接入點相連。因此,作為業(yè)務接入點的基站既是接入點又是接入的匯聚點,而其余的基站既是中繼站,還是業(yè)務的接入點。

Mesh應用模式的特點在于網狀網結構可以根據實際情況靈活部署,實現網絡的彈性延伸。

(三)熱點回傳模式

熱點回傳模式利用WiMAX無線接入網絡把遠端熱點業(yè)務回送到核心網,WiMAX基站的作用仍為業(yè)務接入點,而WiMAX用戶站是熱點側的無線接入設備,提供標準接口與熱點相連,并作為WLAN接入點的熱點設備再通過IEEE802.11a/b/g無線鏈路與無線終端連接。

WiMAX熱點回傳模式的主要特點在于作為業(yè)務回傳應用,采用無線傳輸方式。與傳統(tǒng)有線回傳模式相比,其特點顯而易見,可作為傳統(tǒng)回傳模式的補充或替代方案。

(四)終端接入模式

在終端接入模式下,用戶終端設備直接通過作為業(yè)務接入點的WiMAX基站接入核心網。而用戶終端設備若要直接接入WiMAX網絡,則必須配置符合WiMAX技術標準的用戶單元,用戶單元是WiMAX無線網卡或無線模塊。

該模式的特點在于允許用戶終端直接調整接入網絡,并支持便攜式終端在城域范圍內的移動和漫游。

(五)駐地網接入模式

駐地網接入模式主要針對集團用戶,其目標是把諸如企業(yè)、校園和SOHO等用戶駐地網通過WiMAX基站接入城域網。與其他應用模式相同,基站還是作為業(yè)務接入點,與核心網相連提供無線接入服務。在用戶側,用戶無線接入設備在一側通過無線接口上聯基站,另一側通過標準接口(例如以太網接口、E1等)與用戶駐地網設備相連。用戶側駐地網設備可以是用戶路由器、交換機、集線器等網絡設備,也可以是另一種無線接入點(如Wi-Fi熱點),用于組成用戶專用局域網。其典型實例是目前廣泛存在的校園網、企業(yè)網、政府網或SOHO等形式。駐地網接入模式特別適合于線纜接入不方便,對接入帶寬要求不高的駐地間接入應用。與線纜接入方式相比,快捷是該模式的競爭優(yōu)勢。

(六)無線橋接模式

無線橋接模式是一種點到點的無線鏈接方式。與遠程網橋的作用相似,其目的是把地理位置分離的兩個子網絡通過WiMAX無線鏈路連接在一起。由于無線橋接采用點對點方式,兩端WiMAX無線網橋設備天線的方向可以彼此對準固定,因此傳輸性能相對穩(wěn)定,部署也相對簡單。

四、WiMAX的應用場景

(一)固定應用場景

固定接入業(yè)務是802.16運營網絡中最基本的業(yè)務模型,包括用戶因特網接入、傳輸承載業(yè)務及Wi-Fi熱點回程等。

(二)游牧應用場景

游牧式業(yè)務是固定接入方式發(fā)展的下一個階段。終端可以從不同的接入點接入到一個運營商的網絡中;在每次會話連接中,用戶終端只能進行站點式的接入;在兩次不同網絡的接入中,傳輸的數據將不被保留。在游牧式及其以后的應用場景中均支持漫游,并應具備終端電源管理功能。

(三)便攜應用場景

在這一場景下,用戶可以步行連接到網絡,除了進行小區(qū)切換外,連接不會發(fā)生中斷。便攜式業(yè)務在游牧式業(yè)務的基礎上進行了發(fā)展,從這個階段開始,終端可以在不同的基站之間進行切換。當終端靜止不動時,便攜式業(yè)務的應用模型與固定式業(yè)務和游牧式業(yè)務相同。當終端進行切換時,用戶將經歷短時間(最長為2s)的業(yè)務中斷或者感到一些延遲。切換過程結束后,TCP/IP應用對當前IP地址進行刷新,或者重建IP地址。

(四)簡單移動應用場景

在這一場景下,用戶在使用寬帶無線接入業(yè)務中能夠步行、駕駛或者乘坐公共汽車等,但當終端移動速度達到60~120km/h時,數據傳輸速度將有所下降。這是能夠在相鄰基站之間切換的第一個場景。在切換過程中,數據包的丟失將控制在一定范圍,最差的情況下,TCP/IP會話不中斷,但應用層業(yè)務可能有一定的中斷。切換完成后,QoS將重建到初始級別。簡單移動和全移動網絡需要支持休眠模式、空閑模式和尋呼模式。移動數據業(yè)務是移動場景(包括簡單移動和全移動)的主要應用,包括目前被業(yè)界廣泛看好的移動E-mail、流媒體、可視電話、移動游戲、移動VoIP等業(yè)務,同時它們也是占用無線資源較多的業(yè)務。

第4篇

我們知道家用數碼相機小巧、方便攜帶、易使用。這些都為我們用數碼相機進行翻拍提供了方便,用數碼相機進行翻拍時,我們可以從LCD液晶顯示屏上立時觀看所拍攝的效果,若如不滿意可隨時刪除重新拍攝,尤為重要的是我們可利用數碼相機的夜景顯示屏觀察配光是否均勻,幫助我們及時調整光源均勻配光。以上這些優(yōu)點都是從拍攝技術上說明利用數碼相機翻拍的好處,其實利用數碼相機翻拍還有一個最大的優(yōu)點就是經濟,在一般照相館翻拍一張照片最低需要20元左右,而我們利用數碼相機自己動手翻拍一張老照片只需要花費放大照片所需的價錢,同時我們還學會了一門攝影技術,充分發(fā)揮了家用數碼相機的功能。

2從傳統(tǒng)翻拍技術的要求出發(fā)討論數碼翻拍必須具備的基本條件

翻拍也成摹攝,是運用攝影技術將原件復制成照片的攝影技術。在傳統(tǒng)翻拍中對硬件的要求包括高質量照相機,固定相機的三角架,近攝裝置,濾光鏡及各種照明光源。我們目前市面上流通的民用數碼相機的成像質量都較好,相機鏡頭可以達到要求,近攝裝置的作用是增加像距達到增大成像倍率的目的,數碼相機上有近攝模式轉換按鈕,翻拍時只要打開近攝模式既可。濾光鏡的作用是為了恢復原來照片的真實顏色,我們可以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完成。三角架是為了在拍攝過程中穩(wěn)定相機的,如果是攝影發(fā)燒友一般都有,價格也不貴,我們也可找其他物件加以替代,自制簡易三角架。照明光源可以選日光,也可用家用臺燈改裝,將2個臺燈對稱分布在被拍物兩側,使其均勻配光,為了檢測所配光源是否均勻照在被拍物上,我們拿一支筆立在被照片的中央,然后分別調整臺燈位置使筆在臺面兩側的投影長度、密度相同。在滿足鏡頭、穩(wěn)定裝置、光源這三個基本條件后我們就可以進行數碼翻拍了。

3用普通數碼相機翻拍

拿到數碼相機后,先現仔細閱讀說明書,查找微距拍攝的極限值,在極限范圍內進行操作。

①找出需要翻拍的老照片,若照片上有灰塵,用干凈毛刷輕輕將照片刷凈,也可用電吹風將照片表面吹干凈。

②把家用的茶幾擺好位置,用深色的布撲在茶幾面上,要鋪放平整,將照片平放在上面,被翻拍照片要放正(照片的四條邊線與茶幾的四條邊平行),若照片不平整,可以拿玻璃板壓?。ㄟx擇普通透明無變形玻璃)。

③然后開始配光在茶幾兩側放置臺燈并使光源與茶幾面成45度夾角對稱分布在兩側(如下圖所示)。

④打開數碼相機電源開關,并在液晶顯示屏上取景,牛鞭效應圖按下微距拍攝模式按鈕,將曝光模式轉盤調到手動(M)上,分別調整光圈、快門參數,通常情況下選擇大光圈(即小光圈系數),快門速度調為1/60秒或更低。

⑤在數碼相機功能菜單中將數碼變焦功能關閉,在拍攝模式下調節(jié)圖像質量為精細,圖像尺寸最大保證所拍攝的圖像清晰且有較多的圖像細節(jié)。調節(jié)ISO選項,若在室內燈光下翻拍將值選擇為200,室外陽光下調為100。測光模式調為多分區(qū)測光或均勻測光模式。

⑥調節(jié)好相機參數后將相機固定在支架上,并使相機鏡頭主光軸垂直于被拍物,且正對被拍物中心位置。按如圖所示位置布光,拿支筆或筷子觀察調節(jié)配光是否均勻,或直接在液晶顯示屏觀察,微調配光直到其均勻分布。

準備工作做完后,我們就可以開始翻拍了(當然如果對照片質量要求不高,方便期間,在選擇了微距模式后將曝光模式盤選為自動即可進行翻拍),但有一個問題因為我們自制的固定相機的支架不能上下垂直移動,方便期間我們可以將相機拿在手中在微距允許的范圍內垂直上下微調,使圖片整個畫面剛好布滿LCD液晶顯示屏,且相機能自動清晰對焦。在這里還需強調一點被翻拍照片要放正,要求被翻拍照片的四條邊線與LCD液晶顯示屏的邊框平行方可,所有這些做完以后,我們就可以按下快門進行翻拍。

4利用photoshop圖像處理軟件對數碼翻拍照片作后期處理,制作完美的圖片效果

照片進行翻拍后,經常會發(fā)現翻拍后的效果并不理想。這是因為老照片由于年代久遠、保存不善或照片自身有缺損,出現掉角、污損、折痕等問題,另一方面由于照片拍攝者的原因,照片在拍攝過程中出現紅眼、曝光不足、曝光過度、偏色等,這些照片我們通過計算機對其進行后期數字化修復。利用家里的計算機,使用圖像處理軟件photoshop對其修整,針對造成不同照片問題采用專門的方法對照片進行修整、彌補缺陷,以達到完美的修復結果。

(1)去紅眼。在修整紅眼的具體做法有很多種,可根據具體情況選用。需要提醒注意的是眼睛反光點的大小和位置,需要重復放大、縮小、反復變換,操作一定要細心,在眼球范圍內將紅眼去掉,變回正常眼睛。

(2)去污漬、折痕、補缺損。處理此類問題時可使用“印章工具”移動他,不停變換取樣點,把折痕的地方覆蓋上,直至將其修改的比較自然。而對于去除照片上的污漬和補全照片缺損時,也可采用此法,另外還可用“修復”功能采樣取點修復此類問題。

(3)校正色彩。借助Photoshop的色彩校正功能,矯正照片的不足。

①曝光過度②曝光不足③偏色。對于這三類現象可以分別使用“圖像”菜單中的“調整”選項下的“曲線”、“色彩平衡”、“色相飽和度”等工具來調整,最終得到滿意效果。

5普通數碼翻拍應注意的問題

從上述實驗結果我們可以真切的感受到利用數碼翻拍的好處,而且效果非常好,尤其通過后期處理使其更加的完美。用數碼相機進行翻拍過程中,我們發(fā)現需要注意的一些方面。首先就是光線的問題,在配光時關閉室內其他的光源,盡量在房屋中間位置進行翻拍,避免雜亂光線進入鏡頭。其次在翻拍時要保證相機穩(wěn)定避免晃動,這就要求我們在翻拍時要固定好相機,在釋放快門是最好采用自拍模式。最后在進行后期處理時,在選擇修復源點時要選擇距離最近、顏色最接近的點,畫筆直徑的像素值要小,這樣才能保證修復后的圖片更真實完美。

參考文獻

[1]段毅華.照片檔案數字化的幾種做法[J].架閣庫文叢,2006,(11).

[2]張巖峰.照片檔案的數字化處理[J].蘭臺世界,2004,(7).

第5篇

試驗于2009年11月至2010年3月在廣西農業(yè)科學院里建科研基地進行,稻田土壤肥力中等偏低,試驗用馬鈴薯品種為東農303。設免耕稻草覆蓋和稻草包芯兩種栽培技術處理,詳細記錄各處理的生產投入成本和稻草腐爛率,并以馬鈴薯市場售價計算純收入,綜合分析稻草包芯馬鈴薯的投入產出比及凈利潤等。

2結果與分析

2.1稻草包芯馬鈴薯的生產成本

由于稻草包芯需一犁一耙和蓋土,在機耕費上比免耕稻草覆蓋多2700元/hm2;在種薯生產投入方面,稻草包芯與免耕稻草覆蓋完全相同;由于與免耕稻草覆蓋相比,稻草包芯減少66%左右稻草量,所以稻草成本降低了3600元/hm2;而稻草包芯比免耕稻草覆蓋人工費用增加810元/hm2;稻草包芯在農藥和肥料費用方面,比免耕稻草覆蓋增加315元/hm2。綜合計算生產成本,稻草包芯比免耕稻草覆蓋增加成本225元/hm2。

2.2稻草包芯馬鈴薯的產量及產值

與免耕稻草覆蓋相比,稻草包芯總產量增加3153.45kg/hm2,商品薯率提高10.4%,所以稻草包芯馬鈴薯的產值要比免耕稻草覆蓋多出8070.94元/hm2。

2.3稻草包芯馬鈴薯的經濟效益及投入產出比

稻草包芯馬鈴薯,每公頃凈利潤可達9557.07元,而免耕稻草覆蓋每公頃純收入為1711.13元,稻草包芯馬鈴薯比免耕稻草覆蓋每公頃多增收7845.94元,增加幅度為458.52%。由此可見,稻草包芯種植馬鈴薯經濟效益明顯。稻草包芯種植馬鈴薯投入產出比為1∶1.35,免耕稻草覆蓋為1∶1.06,稻草包芯比免耕稻草覆蓋栽培增加0.29,說明稻草包芯種植馬鈴薯優(yōu)勢明顯。

2.4稻草包芯馬鈴薯的生態(tài)和社會效益

我們對稻草腐爛程度進行了初步分級,并比較這兩種栽培技術模式稻草腐爛率差別。與免耕稻草覆蓋相比,稻草包芯栽培的稻草腐爛率增加14.6%,包裹在土里的稻草大部分已經腐化,增加了稻田有機質含量,土壤疏松。由于稻草包芯種植馬鈴薯有效利用了部分稻草,一方面減少了焚燒稻草帶來的空氣污染,減少了株間水分蒸發(fā),節(jié)約了農業(yè)灌溉用水(蔡典雄等,1995);另一方面,稻草包芯減少了種植下一造水稻的肥料投入,同時也減輕了田間老鼠危害。多年來,我們通過示范推廣稻草包芯栽培技術,提升了項目區(qū)農民種植馬鈴薯技術水平,在為廣大市民提供更多優(yōu)質馬鈴薯產品的同時,也為當地農民增加了收入。

3結論與討論

第6篇

現有傳統(tǒng)相機市場為少數大廠家所占領,已經形成了很大的品牌效應,但很遺憾的是在此卻很少看到中國自己的影子。而數碼相機作為一個新型產品,市場前景十分誘人。因此成為國內廠家要和這些大的傳統(tǒng)相機廠家分一杯羹的最后賭注。上到國家政策,下到一些小廠措施,都積極備戰(zhàn)。當然那些大廠家也不甘示弱,也在做著努力??梢灶A見,對這塊領土的爭奪戰(zhàn)將十分激烈??v觀商海浪潮——神話永遠有,但神話不是永久存在。市場有著太多不確定因素,充滿著令神話覆滅的危機,但也不乏創(chuàng)造神話的機遇。面對這場充滿看不見硝煙的中國數碼相機保衛(wèi)戰(zhàn),為企業(yè)服務的背后將有著更大更深遠的歷史意義——想來讓人激動和興奮。

二、現階段市場狀況分析

報紙、電視、雜志、萬維網,可以說是鋪天蓋地——有關數碼產品的信息向我們涌來,顯然對數碼相機這塊大蛋糕的爭奪之戰(zhàn)已經開始了。

新款數碼相機不斷推出——新的概念。一是它代表了一種全新的生活方式;二是數碼相機本身就是一種區(qū)別于傳統(tǒng)相機的新事物;三是數碼相機有著其前瞻性、時尚性特點;四是它存在的基礎就是最新的科技技術。

基于此,在技術上沒有太大差別的數碼相機,后起廠家若想趕超傳統(tǒng)廠家,很顯然在技術上是很難有太大作為。只有在找尋現有市場盲點的同時創(chuàng)造市場。競爭重點也就放在產品外觀創(chuàng)新、服務、人性化設計、時尚把握、市場群定位上了,以此祈求可以打開市場,擴大知名度和影響力,塑造與數碼相機形象匹配的產品市場形象——時尚、前衛(wèi)、高科技、人性化等全新形象。

三、市場調查

以此為出發(fā)點,我對傳統(tǒng)相機和現有市場上的數碼相機進行了調查研究。得出以下結論及相應設計取向:

1、總趨勢

傳統(tǒng)相機在光學上的技術優(yōu)勢,成像上的效果,數碼相機在短時間還無法對其實現替代,特別是對于專業(yè)選手,更是不可能。因此數碼相機在設計考慮時,目前應著重與非專業(yè)選手的需求。

2、造型上

傳統(tǒng)相機造型是以機械美、科技美為主要訴求賣點,在這些方面已達到極至。美的很,也十分具有誘惑力。因此數碼相機造型在現階段設計上就應避開這些,在吸取其這方面優(yōu)點的同時把重點放在時尚、前衛(wèi)及人性化等方面,況且這些也是與時代特征——科技以人為本、感性營銷策略等相一致的。就像美國航空把訴求點放在高科技上,獲得成功。而法國則把訴求點放在服務上,同樣在世界上也不甘落后。也就是說任何一種“產品”要獲得成功有一個明確的市場定位是必須的。

3、產品功能上

在產品功能設置上,傳統(tǒng)相機以其高科技的完善支持,可謂功能全面,因此造成了其復雜——復雜到令人望而生畏的境界。或許專業(yè)選手就是喜歡它的復雜,但對于普通用戶來說就勉為其難了。面對一款高檔相機,也只有望而興嘆。相信很多人有過這樣的尷尬,面對一款光學相機卻不知如何用好。傻瓜相機的誕生就是一種彌補市場的措施,但現在有了更好的選擇——數碼相機。這也就告訴我們,我們的數碼相機設計應該是易操作和易使用的,。能夠抓住最大群體的非專業(yè)用戶,其成功就不得了了。畢竟專業(yè)用戶又有多少,況且他們似乎對數碼相機還不屑一顧的。

4、色彩上

傳統(tǒng)相機由于是以機械美和科技美為主要訴求點,在色彩上主要是以銀色和灰色為主要基調,可謂是色彩單一,面對其主要訴求點,其穩(wěn)健、持續(xù)的作風是十分正確的,也是必需的。它也因此贏得了專業(yè)用戶的由衷愛戴。但面對今天這個追求時尚、個性、多樣化的后工業(yè)時代,由于其的市場定位,也勢必會失去一大批非專業(yè)用戶,為做出彌補,它們也推出了所謂的傻瓜相機,但事實上傻瓜相機只不過是一種簡化版。事實上,他們也不敢隨便就改變這一訴求點,要不它的麻煩就大了。這也就為數碼相機暫時留下一個自由發(fā)展的空間,因為它還沒成熟,還沒形成自己固定的市場角色。這一角色會是如何樣子?通過與傳統(tǒng)相機相比較,可以預見它應該是時尚、前衛(wèi)、新潮、高科技、人性化的、面對最大消費群的大眾時尚用品而絕對要區(qū)別傳統(tǒng)相機的,在色彩上也就必然要為達到這一目標而努力了。

5、材料使用上

傳統(tǒng)相機在此方面很少考慮不同材料所具有的特有魅力。實際上,設計上對同一產品進行不同材料的使用是設計成功的一條非常有效的和節(jié)約成本的手段之一。像蘋果電腦,相同的品牌、技術、類似的造型元素,僅僅以半透明的材料為機殼,就創(chuàng)造了世紀末的一個神話,形成一種潮流——G4流行風。蘋果電腦廠家也因此擺脫困境,走向新的輝煌。我覺得,在面對產品開發(fā)階段,不帶任何“成見的設計”,不帶任何“成見的評判”,將會使企業(yè)走向最可能成功的道路。創(chuàng)新之路絕非一條,沒有一條企業(yè)也一定走不太遠。因此,作為全新的數碼相機在創(chuàng)新方面所應考慮得也就很多很多了,而材料方面也是絕不可以放松的因素。

6、產品精神、文化等高級功能

我將分幾個方面來論述這個復雜的問題

(1)、產品、企業(yè)方面

細細想來,在眾多成功的產品都有一個特點——它在滿足人們基本需求的同時,都傳達給人每一種超越物質層面的更高深的東西,我們專業(yè)稱為精神、文化價值或精神、文化功能,通俗的講就是人們常說的——這家東西看上去很美,這件東西給人感覺很舒服或很好諸如此類明顯的表現。另外有許多不明晰的表現也同樣具有此類含義,如某些人在買商品時會考慮商品是不是適合自己的身份或它能不能代表自己的喜好。此時商品已經不再簡單的是一件商品了,它已經被賦予了人格化的價值,被人化了。其價值也就不能簡單的以其實際的物質價值為標準了。也就像上海有些五星級的大酒店,一瓶兩三萬元人民幣的酒,開瓶費最高達7200人民幣。也因此引出“一天開出一輛桑塔納”的戲言??梢娢逍羌壘频晁莸囊幌盗猩唐贩N類,實實在在的已經是一種象征和寓意,已經超越了物質層面的價值而達到更高的精神境界。同樣作為商品類型之一的相機,傳統(tǒng)相機做的是專業(yè)用戶,其精神文化價值就在于一個專業(yè)形象。例如SONY所帶給人們的是最先進的和最好的最優(yōu)的等一系列與好相關的形象概念??康氖撬髽I(yè)一流的科技,第一時間的創(chuàng)新——始終處于行業(yè)領頭羊位置,國內好像還沒有哪個企業(yè)達到這一境界。這就是產品的精神文化價值了(當然它還包含更多內容),也是企業(yè)所要追求的最高境界了。由此我們可以知道企業(yè)使自己產品具備精神、文化價值是一個企業(yè)實現騰飛,擺脫別人陰影的根本,也是一個企業(yè)實現高效率高利潤的根本所在。要達到這些,靠某個部門某個人是很難實現的,它的實現必須有一種戰(zhàn)略指導思想,具有把人團結起來,使之產生很高熱情,產生想干點事的強烈欲望,能夠產生良好的創(chuàng)新,這當然就是每一個企業(yè)都追求的境界了。

(2)、人的方面

從人發(fā)展需求的規(guī)律來看,產品具備精神、文化價值也是人類社會發(fā)展和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結果。“人類社會的科技越發(fā)展,人類距離自然也就越遠”。也就是說人類存在規(guī)律同自然狀態(tài)下的動物是不能再畫等號的——盡管人類有其自然性(原始動物性)的一面。

A、社會經濟

就絕大多數人的生活水平而言,是隨著社會整體生產力的發(fā)展而逐次提升的。當社會生產力達到滿足人們基本生存需求的境界后,人們就會對消費品提出更高的要求——產品包含除實用功能之外的更多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甚至于民族宗教的更多功能(價值)。

歐洲18世紀工業(yè)革命之初,當大量機械制品以人們意想不到的速度和數量涌向市場時,大多數人是歡呼雀躍的——盡管那些產品是粗造濫制和丑陋不堪的,因為當時生產力極為低下,物質生產無法滿足人們最基本的生存需求,有就是最好的了。

二戰(zhàn)后40~50年代的歐洲經濟落后,物質同樣匱乏。人們生產最迫切要求是滿足人們生命需求。因此產品以簡潔、實用、耐用為最高原則,很少有人去關心其它方面的東西。

在經過60~70年展的后,很多國家擺脫貧困,走向富裕。于是在人們深層埋藏著的那份心理的、精神的、文化的欲求便被提升了起來。也因而80~90年代至今時代對人性化的關注提到了一個至高境界——形成人性化設計、科技以人為本等時代主題特征。這很顯然是社會發(fā)展的動力。而中國達到這一階段也不過在90年中期,才實現由賣方市場向買方市場的轉變,才滿足最基本的生存需要。中國正為趕上這班末班車而努力著。那作為生存在這一大環(huán)境下的生產企業(yè)還有何理由不跟上來。因此產品具備精神、文化等價值是社會經濟發(fā)展的必然要求。

B、人類社會

上面我們提到,人是一種超越其自身原始性而發(fā)展起來的一種高級生命形式。因此人類除具有和動物一樣的最基本的生存需求外,還具有更高層次的需求內容。試驗心理學研究證明,人類需求有從低到高發(fā)展的規(guī)律——或許這也就是人類得以不斷發(fā)展的動力吧。這種需求從低到高主要分五個層次:

首先:生理需求

也就是人類最基本的生存需要,屬首要、必要條件。

其次:安全需求

這也是很容易理解的,在滿足了生存需要后,很自然就要求生存的沒有危險,使自己的生命得到保障,這還基本屬生存需求的進一步延伸。

次之:社會需求

最主要的內容是歸屬和愛情方面的要求。人類數群居動物中最高形式了,任何一個人在生活中擁有一點自己的朋友、失業(yè)、愛情、或其它的他可以作為其中一員存在的氛圍,在這里他可以找到一些快樂和愉悅。

再次:尊重需求

也就是自己要得到別人的尊重。

最后:自我實現的需求

屬最高需求了,即人的價值有可以實現的機會和有可以實現的條件和能夠實現并可以得到承認。像那些在擁有了大量物質財富的富貴人,他們所追求的或許也就是能夠實現自價值并得到承認了。

我國古代思想家墨子有著更簡單明了地說明“衣必常暖,而后求麗;居必常安,而后求樂”。

這些抽象的理論也許顯得有些空洞,但它畢竟是科學,而現實社會也就是與之相一致的存在著發(fā)展著,并一步步驗證著它的正確性。這已經不再是純學術上的理論了,已經為眾多企業(yè)奉為經典而堅決執(zhí)行著它。諾基亞、摩托羅拉、聯想、海爾、蘋果電腦、TCL手機等——歸納為簡單語言就是“產品的人性化設計”、“產品的策略性設計”思想——以此來滿足人們更高層次上的需求。

雖然人類各種高級需求的滿足不一定完全通過設計物來實現,但作為人類接觸面最大的商品,可以說是時時處處都伴隨著人們。它無疑是人類情感最好的載體——人類情感的物化物。人們往往在自己購買的產品后寄托它于自己的各種情感,賦予它更多以物質價值所無法衡量的價值內涵。很顯然,在我們進行產品研發(fā)階段,就應該實行并行工程,在認真研究消費群可能的高級需求后,在產品設計、研發(fā)、生產階段就賦予消費群可能要賦予的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級價值內容的話,使產品在被消費群見到的第一時間就深深地打動他。相信這也是消費者要在產品上尋找的除實用功能之外的東西。因此,可見使產品具有精神、文化、情感等價值是人類自身發(fā)展規(guī)律的結果。因此所謂的人性化設計和策略性設計決不是幾個設計師的心血來潮,它有著自己的淵源。

(3)、技術方面

可以說,技術是今天我們這個社會最重要的基礎之一了。但技術是一個抽象的東西,它為人類做出貢獻、服務必須有一個媒介作為它的物化載體,也就是我們身邊的各種機器設備了。這就很自然產生了一種關系問題——人與機器的關系問題。一提到關系問題,相信是每一個人都很頭痛的事——因為不管你是那種角色,都要每天面對各種關系,去處理和協(xié)調它,很麻煩的。同樣面對人與機器的關系問題,第一次工業(yè)革命至今人類一直在做著努力,試圖解決它協(xié)調好它。在事實與愿望之間中有哪一點差距。到現在這一關系該如何解決,仍然還沒有一個明確的說法。

設計界也因此誕生了現代主義、后現代主義派別、未來主義等不同的派別來各自解讀著這一關系。他們都在自己的領域做出了卓越的成績,但他們又不乏自己的缺點和不足。

從時代的背景和未來可以看到,前輩們的探索,社會經濟、文化的發(fā)展,人類社會的進步都為我們今天解決這一關系指明了一個大的方向。也就是以人為中心來看待這一關系,技術應該是為人類服務的。在這一基礎上對機器分類對待,那些人們隨身攜帶的,非隨身攜帶的;使用頻繁的,和一般的;以大量高技術為支持的系統(tǒng)平臺終端產品,低技術產品;——這樣一直分下去,相信每一個廠家都會找到自己的產品在為人類服務的眾多產品中的準確定位,也會相應的找到解決自己產品與人的相應關系的良好方法。

拿我們的數碼相機為例來分析技術、機器(數碼相機)、人的關系。

首先是以電腦和網絡中心的技術群的誕生、發(fā)展、成熟、普及是各種不可能變成可能,它從各個方面改變了人們原有的生活、工作、學習、娛樂等方式。因此形成了以此為中心的產品開發(fā)、創(chuàng)新浪潮。而數碼相機的誕生就是一切改變后的必然產物,是適用于新技術、新時代、新環(huán)境、新人類的全新概念的新生事物。很顯然廠家在開發(fā)與設計時就應賦予它全新概念。

其次考慮這一新產品在適用于人時的最好形式,它包含設計理念確立(與人的關系)、產品設計管理運作,及在此基礎下的產品造型設計、產品材質設計、產品色彩設計、產品界面設計、產品包裝設計、產品營銷戰(zhàn)略制定、產品廣告設計的一系列內容。并建立相應的產前、產中、產后及市場運營、售后甚至與回收等透明機制,以可以有效檢驗在產品最初階段設計階段的一系列考慮是不是達到了預期效果,便于及時調整修改,以達到最好解決數碼相機服務與人的目的。這也是工業(yè)設計所要解決的核心問題。解決了這些,產品也就必然要求具有精神與文化等高級的價值內容。也只有這樣,產品才會很好的達到實現高利潤的目的。

7、自由飛翔

現階段各廠家生產的數碼相機大多還沒能脫出傳統(tǒng)相機的陰影,還在沿著傳統(tǒng)相機的路在前進。它所遵循的游戲規(guī)則仍然是傳統(tǒng)相機的——業(yè)界對傳統(tǒng)相機的認可形式。

上面我們也略微提到——數碼相機是新時展的新事物,雖然它沒有完全擺脫傳統(tǒng)相機的必要,但它似乎也沒必要完全再沿著傳統(tǒng)相機的路走下去。它應該具備更多與新時代相一致的自己的語言和聲音,要不哪來的創(chuàng)新和前瞻性!又怎樣體現它的新?有少量企業(yè)已作了一定嘗試——北京數碼節(jié),幾款全新造型的數碼相機,基本上找不到傳統(tǒng)相機的影子——全新理念、全新思路、全新色彩、另類材質、全新造型卻取得了轟動效應。其實這就是新時代新人類所期盼的——“他們希望在產品上找到屬于他們自己的東西”。

靠——靠的就是創(chuàng)新,靠的就是企業(yè)老板前瞻性的決策與果斷,靠的就是工業(yè)設計的魅力與不安于現狀,靠的就是對時代對人的真切關注,靠的就是她可以用屬于自己的形式自由飛翔!

四、產品設計

鑒于傳統(tǒng)相機的種種優(yōu)點、特點及因此而形成的市場盲點——忽視了大量非專業(yè)用戶;鑒于現有數碼相機的尷尬角色——沒能形成特有的定位;鑒于網絡技術的迅猛發(fā)展,使世界資源特別是技術很難形成長時間的壟斷局面,一切變得越來越透明,一切似乎都有共享、共生的可能,企業(yè)最有效競爭的最后手段似乎只剩下對人類創(chuàng)造力、創(chuàng)新速度和企業(yè)決策者膽識等智利因素的競爭了;鑒于大時代下人們的個性化需求的不斷張揚及時代以人為本的發(fā)展趨勢。我們的設計產品如果還沿著別人的路走,而不能夠大膽創(chuàng)新、大膽開拓市場、創(chuàng)造市場、從而引導市場,那我們將很難有走很遠的機會,更不用說創(chuàng)造神話了。

不過在這里有一句話是值得一提的——就是我們是TCL的品牌,我們在知名度上是沒有問題的,既然市場存在巨大未開發(fā)領域,相信我們只要緊跟時代脈搏,把握任何的可能,大膽創(chuàng)新,我們將很有可能打贏這場保衛(wèi)戰(zhàn),我們將很可能成為這一新事物的市場引導者和領頭羊——神話的締造者!

總結以上種種,對數碼相機設計的總體思路和大體方向是簡潔、美觀、親和、時尚、前衛(wèi),同時是易操作的,易用和個性化的。

第一、造型上

這一點我們暫且稱為形,應該說它是產品與人交流中最直接的因素之一了,色彩是另一因素。它們屬第一感性因素,同技術、結構、機能相比它們有著更大的可變可能,有著一定的自由度。

1、個性化設計

在造型上我們有可能根據不同市場群、不同的地域環(huán)境、不同的氣候條件、不同的民俗習慣等差異性,做出相應調節(jié)。面對特別要求的用戶,似乎也可以開展定制業(yè)務,以手板制品來滿足他們的要求是應該沒有問題的。這樣也會大大提高企業(yè)的知名度,開業(yè)界之先河,也會大大促進設計人員設計水平的提高速度。當然,收費要相應的大大提高。

2、模塊化設計

為節(jié)約成本,我們可以在設計時把設計元素做模塊化處理,做到一件多用,各件互用。這樣做也會有效控制成本,增強產品的連續(xù)性和保持產品風格的相對穩(wěn)定性。

3、人性化設計

適應廣大的非專業(yè)用戶需求——簡潔、美觀、在視覺、心理上都給人親切、易用的平民感覺,讓我們的產品成為每一個消費者的可心伙伴。

第二、色彩上

色彩是最廉價和有效提高產品個性化、人性化設計及附加值的手段了,色彩有數之不盡的相貌、表達不完的情感內容、極其豐富的特性內容,并且不同色彩的運用會對產品的質感、質量、美感、感性價值產生巨大差異。據我的一位專業(yè)老師講蘋果電腦的色彩設計就請了世界上最一流的色彩專家和食品專家等共同來設計其產品色彩。相信蘋果電腦的成功一定有這方面的原因了。

另外,造型和色彩也是使產品具備精神、文化、情感等高級價值的最關鍵因素了。因此我們的產品應充分把色彩設計和造型完善結合,爭取在第一感性方面就緊抓住每一個消費者的心,我們也爭取在這方面做到——使我們的產品看上去的感性價值遠遠大于標簽上的價值。應該說這也是我一位一向很敬佩的一位老師的常言了,同樣也是一名工業(yè)設計者最大的愿望之一。

第三、材質上

產品在材質上的設計變化,會有效提升產品的視覺美感和手感,對塑造產品的時尚感、前衛(wèi)感、人性化、個性化等因素的力量也是絕不亞于造型和色彩的。舉例來說,有人喜歡紅色、有人喜歡綠色、黃色、灰色,難道沒人喜歡磨沙感,、細膩感、木質感等嗎?可見它們同那些造型上的方圓、長短、胖瘦有著異曲同工之妙,對于一個設計者來說都是很值得去認真來研究的必要內容。

對以上這些運用的熟練、成熟程度是衡量一個設計師成熟的標準;對這些運用的成熟程度也是衡量一件產品是否具備深厚內涵的標準之一。這些似乎也是工業(yè)設計師解決技術與人之間矛盾,平衡技術與人關系,使技術人化的最重要的可用因素了。這也應該是工業(yè)設計使產品具備“態(tài)”的必要因素了,同“形”她二者共同構成“形臺”,也就是我們常說的形神兼?zhèn)洹?/p>

第四、技術、結構、機能等

相對于前三個方面的因素,這些應該屬理性或隱性內容了。它們只有在實際使用過程中才會顯現出來的優(yōu)劣。相信沒有哪一個消費者在購買商品時會要求拆開了去看結構、機能,有的也只有操作一下,摸一摸、看一看、聽一聽了。由此可見,如果在技術、結構等隱性因素相差不多的情況下自己的產品想在大量同類產品中脫穎而出——靠哪些因素?很顯然只有在第一感性因素方面先做好文章,也就是做好設計開發(fā)階段做好造型、色彩、材質等方面的工作了。當然技術方面的因素也是必須要跟上的。

第五、營銷

就是在產品銷售中,包括產品包裝、廣告內容、宣傳策略等都要和第一階段產品的設計理念相一致,并盡可能的強化它、貫徹它。其實這里做的事也是營銷中的最高境界——銷售自己的產品文化、企業(yè)理念??上攵坏┳龅剑切┵徺I產品的自然是接受產品文化、理念的,試想一個已經接受了你的文化和理念的人,他還能做哪些?

第7篇

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技術的日漸成熟,數碼已經不是白領層人士與青年一代的專用品,數碼產品正向普及性、大眾化發(fā)展,而消費群體的擴大也為數碼產品的發(fā)展帶來了新的契機。海外一家公司就推出了一款專為老人設計的手機,大字體大屏幕,按鍵接觸面積相比普通手機要大出30%,方便老人撥號或者編寫信息,而且內置多組快速撥號鍵,可以在遇到緊急情況時一鍵撥打求救電話。同時,殘疾人用數碼產品、兒童用數碼產品等也已成為廠家與設計界研究的重要課題。

市場在擴大的同時也呈現出細分化的趨勢,消費者越來越突出與強調對個性化或個人特有的風格的追求,也就是說當前人們對產品的選擇,主要基于個人獨特的感受和所在階層或小團體的價值觀,由此導致產品的設計正逐漸由尋求“原型”到追求“個性”。而當前“原型”與“個性”相互矛盾的傾向并列,造成一種矛盾雙方并列存在的時期。正如TufanOrel所說:一方面,消費者們期望變得自然,具有創(chuàng)造性,和成為自己趣味的主人;另一方面,各種模型、趣味或風格標準又不斷強加于消費者,為的是使他們將自己的生活環(huán)境“個性化”。而如何才能在原型與個性、獨特化與標準化之間找到平衡,以廣博得創(chuàng)新應對多變的市場,也是數碼產品所要面對的問題。而在這一問題上,我們也一直在不斷地思考與嘗試,尋求解決“原型”與“個性”的方法,例如,在手機產品設計中由系列產品的組合到單一產品的變異,利用模塊化的設計進行單一手機的造型形態(tài)的變化,滿足不同消費者的需求與審美。像索愛SO703i這款手機就提供了Style-Up面板更換功能,只要將Style-Up面板與安置在手機上的“香囊”粘貼在一起,手機就能夠發(fā)出香味。同時,不同的Style-Up面板具有不同香味的Style-Up面板,比如藍色的面板和香囊粘貼后可以散發(fā)海洋一樣的香味,因此可讓消費者根據自己的喜好有所選擇。

二、功能的多元化、集成化

數字技術在音、視頻傳輸及信息的互動方面存在傳統(tǒng)的模擬技術無法比擬的優(yōu)越性,伴隨著數字技術的推廣與成熟,現代個人數碼產品的功能呈現一種由標準化、單一化向靈活化、集成化的轉變,多數產品都集多功能于一身。以手機為例,現代的手機除了基本的通訊功能外還集攝像、游戲、音樂、電子閱讀器等為一身,根據不同的消費需求,產生了不同的產品概念,已經脫離了傳統(tǒng)的手機概念。

歐洲一家公司研制出一種名為“SmartBadge”的ID胸卡式手機(圖1),它將ID胸卡與手機這兩樣必備物品合二為一,平時可當作ID卡,在配上相應的耳機后便可接電話,用于通訊。

三、系統(tǒng)的網絡化、平臺化

隨著網絡與數字技術的發(fā)展,數碼產品的兼容化、網絡化、平臺化正逐漸顯現,以家庭為中心的多媒體綜合處理系統(tǒng)正成為未來生活的一大發(fā)展趨勢,網絡與日常居家生活產品的融合正才成為時尚生活的代表,智能家居生活系統(tǒng)已不再是傳說。例如:微軟和惠普力推的MEDIACENTER多媒體中心操作系統(tǒng)、聯想大力研發(fā)的關聯電腦、海信“DNet-home”數字家庭系統(tǒng)都是數字技術與家電融合的顯著代表。

四、交互的人性化、虛擬化

傳統(tǒng)的“人機工程學”僅集中于用戶與產品之間的物理性界面,然而現代更需要研究的是用戶和產品之間的認識的和情感的關系。在信息化時代,信息的交互是數碼產品設計的核心,是人機之間互動的平臺,已經成為決定產品功能能否成功實現的關鍵因素之一。

當前,由于交互的頻繁與產品環(huán)境的復雜,人機交互越來越多地考慮人的因素,注重交互方式與交互界面的研究。其中界面設計是一個多學科參與的工程,結合計算機科學、美學、心理學、人機工程學等工業(yè)和商業(yè)領域的行為,了解各類用戶的習性、技能、知識和經驗,執(zhí)行和優(yōu)化信息與通信系統(tǒng)以滿足用戶的需要。加之科技的發(fā)展與高端技術的運用,也為人機的交互帶來了巨大的靈活性。虛擬現實技術的運用就帶來了一種全新的模式,其通過借助于部分特殊虛擬外設,將交互基礎由“以計算機為主體”轉換成“以人為主體”,向用戶提供一個身臨其境、實時交互、自由構想的環(huán)境與平臺,建立和諧、靈活、人性化,以人為中心的交互式系統(tǒng)。

總之,隨著社會的發(fā)展,數碼產品的普及與普遍化,產品的競爭也就由初期的高新技術轉向產品的設計——市場的開拓、功能的開發(fā)、系統(tǒng)的建立、交互的人性化等等,由此就需要我們對數碼產品的現狀進行分析與研究,以便了解與把握數碼產品的發(fā)展趨勢。

【摘要】隨著數字化和網絡化的日益發(fā)展,對于數碼產品的設計也已越來越受到人們的關注,傳統(tǒng)的設計理念與方法已遠遠不能滿足于當前經濟發(fā)展的需要了。本文對數碼產品的設計現狀進行了分析,并提出對于未來數碼產品的發(fā)展趨勢的相關看法。

【關鍵詞】數碼產品市場功能系統(tǒng)交互

參考文獻:

[1]馬克·第亞尼.非物質社會.四川人民出版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