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為解決設施栽培條件下筍用綠竹高度限制及食品安全問題,以福建省尤溪縣出筍盛期綠竹為研究對象,比較了幼筍截梢、成竹截稈和噴施植物生長調(diào)節(jié)劑甲哌鎓3種方法對綠竹形態(tài)指標的影響。結(jié)果表明:1)幼筍截梢各個處理株高較對照組顯著降低,且隨筍體高度增加,矮化效果越明顯,其中180cm高的幼筍截梢株高矮化率達到56.49%,枝下高、分枝率分別較對照組降低36.69%、12.13%,主枝長度增加8.45%;2)成竹截稈后,各處理切口至下一節(jié)部分干枯,株高不再增加,其中220cm截稈株高矮化率達到61.45%,枝下高、分枝率分別較對照組降低15.07%、41.23%,主枝長度增加4.17%;3)噴施9種濃度梯度甲哌鎓處理與對照組株高無顯著差異。綜合生產(chǎn)實踐,180cm的幼筍截梢高生長結(jié)束后平均株高為234.70cm,滿足矮化栽培要求,同時可消除成竹截稈造成切口上端竹材營養(yǎng)消耗和避免綠竹筍中甲哌鎓藥劑殘留隱患。
注:因版權(quán)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