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本文以棉花坑(302)鈾礦床成礦期紫黑色螢石、淺粉紅色方解石及赤紅色微晶石英等含鈾脈石礦物及與之共生的黃鐵礦為研究對象,采用流體包裹體熱力學、群體成分分析及黃鐵礦微量元素分析等方法,對成礦流體演化特性及對成礦過程的指示與約束開展了研究。研究表明,成礦期的螢石、方解石、微晶石英中流體包裹體類型以富液相兩相Na Cl-H2O型為主,平均均一溫度分別為185. 8℃、177. 0℃、140. 4℃,平均鹽度分別為2. 24%Na Cleqv、1. 36%Na Cleqv、1. 75%Na Cleqv,礦床流體具有中低溫低鹽度特征;計算出平均成礦壓力分別為39. 5MPa、38. 0MPa、30. 1MPa,平均成礦深度分別為1. 5km、1. 3km、1. 1km。流體包裹體群體成分顯示成礦流體中富含K^+、Na^+、Ca^2+等陽離子和HCO3^-、F^-、SO4^2-等陰離子及CO2、H2O等氣相成分。這些脈石礦物為成礦期不同階段沉淀的產(chǎn)物,隨著成礦流體溫度、壓力逐漸降低,流體存在演化分異和不混溶現(xiàn)象,流體內(nèi)的∑M^+/∑M^-逐漸升高,礦物沉淀按先析出螢石、其次方解石、最后微晶石英的順序進行。成礦期黃鐵礦Y/Ho平均比值變化顯示,礦物沉淀過程逐漸改變了成礦流體性質(zhì),使得Zr/Hf、Nb/La、Co/Ni等稀土、高場強元素平均比值逐漸變小,還原性的成礦環(huán)境也會發(fā)生輕微波動;鈾元素在流體演化的最晚階段才大量與微晶石英一同沉淀,沉淀出的黃鐵礦U/Th平均比值逐漸升高。
注:因版權方要求,不能公開全文,如需全文,請咨詢雜志社